斯堪卡一直在研究的一個領域便是使用
機器人來生產輔助固定混凝土結構的鋼筋籠。由于所有工作都需要在主要施工階段開始之前完成,因此作為一項時間緊迫的工作,其所需的時間將會極大地影響項目的持續時間。
大幅提高生產速度,加快項目進度
使用ABB機器人和ABB離線編程仿真軟件RobotStudio進行試驗,結果顯示達到了提高鋼筋結構制造速度和效率的目標。總體而言,斯堪卡已將鋼筋結構的生產時間從每噸16小時縮短至只有1小時。這一基礎組件生產時間的大幅縮短將減少鋼筋加工過程所需的時間,這有助于大幅加快項目時間進度。
減少工人人數,改善職業安全
引入自動化的另一個主要優勢是可以減少鋼筋加工工人的人數,從而使工人能夠從事其他任務和項目。這一優勢尤為重要,因為現在已經越來越難找到愿意從事這些單調乏味且要求嚴苛工作的工人。
斯堪卡設計管理創新主管、前技術總監Ulf H?kansson表示:“當談到安全和自動化時,極其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對某些經常導致工人受傷的工作,以及本不該由人工承擔的工作進行自動化。捆扎鋼筋結構就是其中之一。這項工作非常適合機器人和自動化,且當以這種方式進行時,就可以明顯改善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狀況。
斯堪卡認為,除了能提高效率并縮短困扎鋼筋所需的時間外,技能欠缺和資源匱乏是推動自動化施工建造的第二大因素。H?kansson說:“人力資源危機非常嚴重——我們發現機器人是解決熟練勞動力短缺問題的關鍵解決方案。另一個原因是年輕人對手工完成這些工作不感興趣。”
建筑的可持續性是斯堪卡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H?kansson說:“我們在鋼筋的自動化捆扎生產過程中已經看到,由于不需要用卡車或船只從瑞典境外進口鋼筋籠,我們可以在瑞典境內用機器人現場制造鋼筋結構,因此可以非常大限度地減少運輸以及由此產生的污染。”
自動化所需的成本可能會阻礙一些公司走這條路,但H?kansson堅信這是值得的:“引入自動化會帶來前期成本,但后期所獲收益將遠遠大于初始成本。關于鋼筋籠的制作,我們不得不在設計上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數字孿生模型創建,但其所節省的生產時間卻使我們獲得了數倍的收益。”
未來,斯堪卡的愿景是建立一家可移動的柔性工廠,項目在哪里,就在哪里開工。H?kansson說:“我們的工作是基于項目的,所以我們要建立的工廠不會像特斯拉工廠那樣,我們需要的是基于現場的“飛行工廠”。同時,我們還需要機器人具有移動能力,能夠四處移動,并配有傳感器,使其能夠知道自己的位置。”